国新办6日就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,在问及目前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存在哪些短板时,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表示,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要求来说,中国仍有些差距,防洪、供水、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。
有媒体问:请问目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哪些短板?水利部有哪些计划补齐这些短板?
汪安南称,总的来看,中国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,但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要求来说,还有差距。水利工程仍存在着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,主要是以下四方面:
防洪方面。大江大河的干流和一些主要支流还有部分堤防没有达标,缺乏一些控制性的工程,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防洪体系还不完善,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病险水库。
供水方面。一些区域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都是存在的,一些区域和城市供水保障程度还不高,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,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程度还需要加强。
生态文明建设方面。一些区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,部分地区河湖生态损害比较突出,有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。
从自身监管角度讲,汪安南表示,信息化和监测水平还不足,特别是一些水文水资源动态的、全过程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还需完善,工程调度信息化手段还需加强。如果信息化手段加强,可以在更高水平上保障水安全。
汪安南介绍,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。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强调,要大力提升中国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。水利部按照部署,将做好以下工作:
首先,加快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。一是消隐患。对病险水库、堤防险工险段等水利病险工程进行及时消险。二是补短板。要进行达标建设,主要通过堤防的达标建设、控制性工程、蓄势洪区的建设,以及排涝设施等建设,补齐短板。三是提能力。要现代化建设,就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保护对象的新变化,由于很多新区建设与对象发生变化,要适时调整治理标准,不断提升防汛抗旱能力。
其次,加快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。一是先节水。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,推动全社会和各行业的节水,特别是农业节水。二是保底线。水资源保障底线是什么?就是要保障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,这是不能突破的底线,特别是要解决好贫困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。三是增供水。要提能力,加快重点水源、重大引调水等工程建设。同时,要注重加大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,把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纳入到水资源配置体系。四是强应急。加强城市的应急备用水源、抗旱应急工程建设,解决突发干旱期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。
第三,要抓好水生态保护修复。要做好两方面工作:一方面是要强监管,要强化对水土流失预防区的保护,要强化河湖行蓄洪空间的整治,要强化水域岸线的管控。第二是要修复,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,对破坏的水土流失地区要进行治理。
第四,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。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监测预警、水利工程河湖监控能力的建设,大幅度提升水利综合监测预警、水利工程调度管理以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,推进智慧水利建设。